2024年,既是学校审核评估筹备的关键一年,也是硕士点申报关键一年;既是就业形势很严峻的一年,也是数智化人才需求不断攀升的一年。面对这种态势,经济贸易学院将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扎实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总体方案落地落实落细,全力提升学院教学科研条件建设和管理优化,实现高质量数智化人才培养目标。
一、学院工作要点
(一)多层次推进党的建设,强化意识形态工作
1.强化政治学习,提升党组织思想引领力
我院党委将以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完善学习制度,充分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引领作用,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系列学习活动。在建设“三型”党支部的基础上,认真对照工作任务指南,努力打造1个省级样板党支部、2个优秀支部生活案例。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认真上好书记院长“思政第一课”,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珍惜青春年华,立志成才;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科学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2.抓好意识形态工作
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学院领导班子意识形态工作职责范围;了解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强化对教材使用、课堂、论坛、讲座、报告会、微信群、学院公众号等思想文化阵地的监督和管理,严格实行“三审三校”“一事一报”制度。
(二)持续抓好师德师风、考风学风建设,多渠道强化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1.持续抓好师德师风建设
开展师德师风标兵评选活动,并通过学院新闻中心的采访报道,加大力度宣传我院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继续深入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月活动,用身边的榜样传递师德的力量,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2.强化考风学风建设
加大试卷库抽题出卷的范围,强化试卷审核机制,并通过全面宣传让学生明确考试方式改革导向和严格改卷制度,通过考风改善提升学风;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加强班级建设和党团支部建设;积极开展“重内涵、扬学术、创品牌” 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影响面广、专业性强的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不断增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三)详细制定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台账,培养师生“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1.制定从院领导到学生全链条台账
一是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动员大会,全院师生员工共同学习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相关文件及有关安排,进一步增强师生对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根据学校工作安排通过调研讨论制定本学院从院领导到学生的全链条台账。其中与全院发展相关的制度建设、特色工作等由书记院长牵头负责,与教师相关的人才培养、课堂教学、试卷、实习实践、实验教学、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毕业论文、科研与学科建设等分别由分管副院长负责落实;与学生相关的学风、考风、学生管理、学科竞赛等分别由副书记和辅导员、班主任、指导老师等来负责落实,尤其要发挥辅导员及学生骨干力量。三是召开全院师生大会公布审核评估台账,让全院师生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
2.采取周周总结、月月对账的方式全面推进
一是成立经济贸易学院审核评估工作监督小组,制定台账执行的奖惩制度,将任务压实到每一个师生身上,由监督小组检查台账完成情况。同时,每周小结,盘点工作台账完成情况,每月由监督小组进行对账,出具奖励惩罚名单,奖惩次数直接跟年终考核挂钩。连续三次出现在惩罚名单上,老师由书记院长纪委书记单独谈话,学生要公布名单由书记、院长、辅导员约见谈话,院领导班子由监督小组出具报告学院审核提交给学校。
(四)以制度建设为纲,提升全院教学科研水平
1.制定推行青年教师培养和管理制度
一是召开2017年以来新进博士教学科研情况分析会,让所有新进博士了解全院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情况,同时传达学校对学院下达的教学科研任务。二是制定青年教师管理制度,明确每年青年教师应该完成的科研教学项目申报数量、文章发表数量、上课门数、参与学院教学学科建设以及其它集体活动次数等,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长期不能完成规定任务的青年博士由学院提交给学校人事处。三是制定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和教学需要,每年讨论确定教师外出培养名单。
2.制定经贸学院听课制度,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为了更好提升教学质量,拟制定经贸学院听课制度,要求上一学期排名全院后3名的老师去听指定教师的课程,完成听课记录并查找自身不足,记录和自查情况要采取被听课老师、教学副院长、院长三级签字审核制度;要求新进博士进校第一学期去听指定教师的课程,完成听课记录和启示,年终全院教学分析大会上进行汇报分享。
3.制定教学和科研团队管理制度,开展有组织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一是根据学院教学发展需要,组建各类教学团队,包括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思政课程教学团队、线上课程教学团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团队等。二是制定教学团队管理制度,用学院相关经费开展教学团队项目立项,并制定管理制度,确定建设内容、考核标准等,重点是教材建设、示范团队、实验室建设、教学改革项目、一流课程等。三是根据学院学科发展需要,组建科研管理团队,并用学院相关经费立项相关团队项目,并制定团队管理方法,重点是团队的成果方向要能支撑学院学科建设需要、培育高层次项目论文、获奖、批示等有关。
(五)全面推进硕士点建设
1.完成国际贸易、产业经济学两个学硕方向申报
一是根据学校要求,完成申请表的填写,搜集相关附件资料。二是重点推进国际贸易、产业经济两个科研团队的建设,包括团队立项、成果奖励、团队管理等。三是在两个方向上培育更多的高层次成果,如通过短期培训班以及参与各种暑期培训班,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通过奖励制度促进文章数量的提升和质量的提高;鼓励老师参与各种学术会议或举办小型学术会议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实现课题和文章的质量提升。
2.完成国际商务专硕申报,筹备数字经济专硕申报
继续完善国际商务硕士点申报材料的撰写和准备,同时到至少5所高校交流学科建设、硕士点建设、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等问题。
二、特色工作要点
(一)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体系化有序推进各个专业的数智化人才培养
1.开展数智化人才培养的学习调研
一是到数智化人才培养做的较好的相关学校开展学习调研,了解这些学校数智化人才培养模式,并给出一份调研报告供全院教师了解最新形式。二是到相关企业、协会、政府部门调研,了解社会对数智化人才需求现状、能力要求等,并出具报告向全院师生公开。三是开展在校生和毕业生调研,从学生角度了解数智化人才培养中的课程设置等方面需求信息。四是召开全院教师大会,公开学院即将启动的数智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工作。
2.全面修改人才培养方案
一是成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小组,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时间点,督促推进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工作。二是由各系主任牵头,根据调研报告,制定本专业数智化人才培养方案,重点是课程采取“分类+梯度”的模块化设置,按难度递增依次为数据基础、数据智算、数据创新三大模块,以适应不同专业和不同培养类型的差异化培养需求;在课程内容教学方面,采取“基础+场景”的差异化教学方式等,并将方案在系部进行2轮的讨论修改,提交到学院层面再进行2轮的修改。三是开展数智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包括校外专家和校内专家的论证、用人单位的论证等。
(二)完善“经济学+数学”创新实验班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启动跨境电商微专业申报和建设
1.开展“经济学+数学”创新实验班招生和人才培养
一是完善“经济学+数学”创新实验班独特的人才培养方案,重点是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强化因材施教。二是确立选拔机制,重点是坚持择优选择和自愿进出原则。三是构建研究型学习制度,重点是减少课程总学分要求,扩大学生课外研究空间;增加第二课堂,实现全员导师制,导师要带领学生了解国际前沿文献、组织研究小组、参加学术会议、发表论文等,提高学术硕士的升学率。
2.全面启动跨境电商微专业申报和建设
一是全面开展微专业建设调查和研究,搜集整理国家或省市有关微专业建设的相关文件,了解微专业建设的导向和相关要求。二是全面调研已经开展跨境电商微专业建设的学校,通过比较分析这些学校,结合我们现有的软件条件、和企业合作条件、实验实训室条件等,确定我院跨境电商微专业的建设目标和特色。三是组织工作小组申报跨境电商微专业,包括提前制定跨境电商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等。
(三)以产业学院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协同育人培养社会急需创新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推进学校层面京东数字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同时加强学院跨境电商产业学院的建设
继续配合学校加强与京东的沟通,争取2023年能够在清远落地。并开始制定单独代码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明年9月份开始招生。同时,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学院的建设,争取今年能成立,明年上半年可以投入使用。完成三个共建实习基地办公室的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投入使用,为各种学生项目、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建设提供场地。
2.继续推进实践实训基地或实验室的建设,培训提升实践课老师的教学能力
借助入库软件,快速推进《跨境电商实验室》的建设,争取升级本部的实验室,并获得省级实验室;借助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完成跨境电商实训室的建设,同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得清远学生在大二时能参加实训;通过校企直播室的合作,让学生通过实际运营快速提升世家能力;通过参与各种比赛,提升师生的实践项目成功率;继续与企业合作,通过项目合作方式,使企业为学校老师继续提供免费的实训,或者允许老师脱岗半年在企业从事实践活动,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四)完善教师的分类考评机制,促进教师多元化发展
1.完善教师分类考核评价
根据学校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审文件,学院构建专业教师分类考核评价机制,基于不同类型教师专业发展和岗位要求实施分类评价,分别考核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教学管理工作量等,分别设定工作量底线标准,形成多角度、多形式的综合评价。
2.鼓励老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升教学能力
一是以赛促教,助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学院每年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微课设计、精品在线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评比活动。通过以关键技术为基础、以应用场景为载体、以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为考点的赛项设计与实施,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研发能力。二是鼓励师生带领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比赛,通过比赛及时融入职业技能的要求,与行业企业高度对接,参与产业标准和教学标准的研制,推动教师团队对接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学生团队对接行业和专业技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