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采访|国商刘师姐

作者: 时间:2025-03-27 点击数:

回忆读书时,展望未来势。2025年3月18日,校友联络办公室派4名学生干部对国商刘师姐进行线下专访。对此,我们就学习经验、实习经历、就业建议以及未来发展等与刘师姐进行了交流探讨,这让我们受益匪浅。

Q1:师姐是什么专业呢?能仔细讲讲您的就业经历吗?

A1:我的专业是国际商务,从大三开始实习。暑期我在一家融资公司实习,实习时也可以后续进入转正阶段,但我不想一直做融资,所以我开始去秋招投offer。我会积极关注,比如学校摊位、宣讲会,后来大四我去了一家公司做理财实习。

实习了几个月我就已经转正,中间也经历了很多坎坷,比如加班等各种问题。一年多以后我外派去支持一家金融国企,由于不喜欢当时的工作生活和不看好后续的发展,所以我开始找机会跳槽,来到了如今这家外资金融机构。我认为最有用的就是工作成绩(收入),即使履历还不是很资深的情况下,那么业绩收入就是履历关键。

Q2:对比国内的银行和国际的金融机构,有什么差别吗?

A2:我认为这得从什么角度看。首先国内的银行比如“四大六大”银行和商业股份银行不同。“四大六大”银行的背景与商业股份银行不同。再者商业股份约束性不强,但是他们更加看重盈利。“四大六大”银行是相对稳定的,覆盖面广。再说说国际金融机构,首先国际金融机构不具备普适性,关注的焦点是国际,经营策略也是不一样的,接触的人群也不同,这是最大的区别。

Q3:您觉得像我们在校生以后想进入国际性金融机构,需要具备哪方面的能力?

A3:首先机遇非常重要。如果你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机遇出现时就应该抓住它。大部分人是走常规路线,比如提升学历和考证,再求职大企。我建议多考些证书,像英语六级、Bec商务英语和CFA等,证书可以帮助我们在履历上加分。

Q4:如果能重回校园的话,您会重点加强哪方面的学习或者实践呢?

A4:这需要分阶段来看。其实大一到大四,每个阶段是不一样的。大一我会多元化尝试,会参加几个社团。我觉得大一可以尝试拓宽资源和人际,慢慢地锻炼交际能力,做一些管理的工作,比如部长等干部职位。在保证专业学习的情况下,多考些基础证书。即使大一时我会参加各种社团,但我不会花大部分时间在社团上,我会控制时间比例,然后在此基础上考证。大二时计划好每个学期的考证规划,再配合上一些实习经历,就会对就业有很大帮助。我建议要往对未来有帮助的方向去实习,如果你对未来工作有了初步的想法,那么可以开始往这个方向实习。实习不在于工资和体面,积累经验和把握机遇才是最重要的。

Q5:您会不会觉得学校学的理论与工作实操会有对应不上的时候呢?

A5:如果当前没有方向的话,你就学好当下知识。对我来说有部分是有帮助的,比如刚开始我做贷款实习时其实是没有帮助的,在我第二份实习时也没有多少帮助,但现在对我来说是比较契合的。这决定于你选择的行业,但是像有一些同学,他们不一定就他的专业而就业,因此理论跟实践就没有很大关联,最大的帮助点可能是你的思维、思考的方式对处理事务的契合程度。

Q6:您认为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银行中哪些岗位?哪些岗位反而会更加重要?

A6: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基础性工作。我认为人工智能要放大的是服务,尤其是服务岗,要具有一定价值。其实人工智能始终没有人有那么有感情有血肉,所以我觉得很多服务性的东西跟人挂钩是最好的,能和人心挂钩。我们也会担心我们的岗位会被替代掉,但这绝对不是容易的一件事情,机器只是模板化的,不会全面考虑,也不会考虑到人为等意外因素。


Q7:您如何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呢?

A7:其实很多事情不是一下子就能明确的,兴趣是最大的导师。可能在刚开始,你们会感到迷茫,这时就可以从接触到的校友所在行业培养兴趣,有了兴趣就多去了解,慢慢培养,了解它背后的价值,多问问多想想。在你没有任何兴趣点的时候,可以先从身边人找找方向,试着培养兴趣,试着行动。

Q8:对于想长期留在银行业的年轻人,您有什么建议吗?

A8:对于长期留在银行业,如果你选择的是“六大四大”银行还是挺容易的。但是要赚更多收入的话,这比较困难。如果你想赚更多的钱,那么一定是你能够给公司提供更多的价值,这就是销售性质。要想提高收入,你就要扩散更多资源,比如朋友、亲戚,让他们需要、认可你的价值;包括客户理财投资的政策信息,了解不同行业的信息,放大工作价值、甚至其它资源价值。

Q9:能否用一句话总结您对师弟师妹们的职业发展建议?

A9:那就是多学习多社交多尝试。趁着年轻这样的大好年华,要多行动、大胆尝试,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工作道路。

刘师姐回忆了往昔读书的日子,向我们总结了切实有用的建议。通过这次线下专访,我们学到了要好好珍惜在大学校园里的读书时光,既要保证学习成绩,也要多多考证。我们也可以参考身边人的就业经历,培养自身兴趣与能力,多尝试多行动,才能拓宽我们的眼界,多一条就业的选择。总而言之,尝试了才有机遇,行动了才有故事!

 

 

联系地址:广州天河龙洞迎福路527号 学院办公室2319 联系方式:020-37216231  邮编:510521